(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美联储大幅加息、美国银行业危机待解的困境之下,新一季的美债上限“肥皂剧”轰然上线。5月7日和8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接连在美国媒体上亮相,警告国会两党,如果不能及时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将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5月1日,耶伦致信国会称,如不暂停或提高债务上限,最早6月1日将触发美国债务违约。
耶伦的话并非杞人忧天。今年1月,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就已触及31.4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限,民主党和共和党迟迟未在债务上限问题上达成共识。在民主党和共和党持续拉锯的同时,美国国债市场正在给美国债务违约的风险进行定价,将流动性转移到危险月份之外的债务之中。另外,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储户存款依然在持续流出,显示出银行业的动荡还未完全平息。市场担心这将会使信贷规模进一步收紧,进而使得整个美国经济降温。而美国政府的税收收入水平也将下降,使非常规措施所能提供的缓冲被更早用尽,加速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的到来。
在以往美国债务上限“肥皂剧”中,一波三折属于一贯“套路”;不过,本轮债务上限僵局被打破的难度更大,美国两党有关债务上限的闹剧还要持续多久,以及如何“讨价还价”将是未来重要关注点。国会众议院方面,在2022年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获得众议院优势地位,意味着共和党提出的提案将更容易在众议院获得表决通过,也将使得拜登政府在众议院的预算议程审议上困难重重。国会参议院方面,即使拜登政府的预算方案或者经过协商和妥协的方案得以在众议院顺利通过表决,若拜登政府无法顺利获得参议院的绝对多数(60票)审议表决,那么预算审议的程序将被进一步延长。
虽然每季美国债务上限“肥皂剧”过程曲折,但结果往往是有惊无险。目前来看,本季“肥皂剧”的结局大致存在四种可能。第一,两党在最后期限到来前暂停或者提高债务上限,且不削减财政支出。第二,最后期限前民主党以削减赤字换取暂停或者提高债务上限。第三,最后期限时两党没达成共识,美国政府“停摆”,民主党让步,削减财政支出以换取共和党同意提高债务上限。第四,两党难以达成妥协,拜登援引宪法修正案第14条(或采用其他非常规措施)突破债务上限。通过对2010年以来历次美国债务上限“肥皂剧”进行梳理分析可以看出,每次两党在争斗中解决过程曲折不一,但最终都在违约前得到解决。通常执政党提出暂停或提高债务上限法案,被在野党投票否决,随后两党会根据自身政治诉求进行多次谈判并做出让步。考虑到明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两党都会尽量避免最终触发“主权债务违约”这一重大风险事件,因其会对美国政治稳定和经济运行造成剧烈负面影响——当前美国经济已然面临滞胀压力,若再因债务上限问题造成重大金融动荡并导致经济衰退,这是两党任何一方都不愿看到的。因此,预计本次债务上限危机真正升级为美国主权债务违约这一重大系统性风险事件的可能性较低。
然而,美国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肆意透支美国国家信用,长久来看是否会产生“自掘坟墓”的效应值得观察。首先,债务上限危机源于美国财政部发债面临国会的约束,2010年后,债务上限逐步沦为美国的政治“武器”,被在野党用作与执政党讨价还价的筹码。虽然从过往经验来看,两党在拖到最后一刻,会迫于多种压力,反复权衡利弊后,达成某种妥协。但债务上限危机频繁发生、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将影响美国政府正常运转,包括占据财政支出大头的养老和医保资金发放,这将直接影响美国民众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其次,美国债务上限“肥皂剧”对国际金融市场不良影响难以忽视。美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安全资产,美国国债风险溢价上升无疑将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收紧美国甚至全球的融资条件。融资条件收紧和财政支出受限也将拖累美国经济增长。第三,更重要的是,债务上限危机还将不断消磨美国政府信用和美债等美元资产价值,引发全球市场对美元和美国国债的信任危机,从而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显著冲击。
上一篇:理想汽车:计划2023年底前建成300个高速充电场站 今日热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新网5月20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5月1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3例。其中境外
逛博物馆不需要理由,因为它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博物馆的力量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的力量”为
后视镜没折叠 成“拉门贼”下手目标 扬子晚报讯(记者 任国勇 通讯员 鼓公宣 魏山 张燕秋)近日,南京鼓楼公安分局小市派出所抓
中新网5月20日电 据四川省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5月19日0时至24时,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在广安),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2例(在
盲人女孩用琴键“追光” 多个钢琴比赛获奖,想当音乐老师教会更多人弹琴 家住苏州太仓的盲人女孩梅暄虽然双目失明,却一直坚持着自
X 关闭
X 关闭
四川广安市48小时内将新改建一个8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 记者从今日(19日)中午召开的广安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获悉,广安市应急指挥部决[+更多]
河南:6月底前实现“场所码”全覆盖 “场所码”是流调的关键,是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记者从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更多]
中新网上海5月19日电 (陈静 朱虹 丁国莲)记者19日获悉,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解释,证实了糖尿病的卵母细胞起源,揭示了糖尿病代际遗[+更多]
中新社合肥5月19日电 题:虚拟人走红“Z世代”:未来虚拟人懂情感有温度 中新社记者 张俊 俏皮可爱的虚拟人形象、顺畅自然的肢[+更多]